首页 产业新闻 抵制过AI的好莱坞能接受Sora?

抵制过AI的好莱坞能接受Sora?

产业新闻 50

    AI生成视频模型Sora刚诞生一个月,创建者OpenAI计划将之推向好莱坞,建议将Sora应用到电影制作中。最近几周,OpenAI一直与洛杉矶多家影视公司和媒体的高管积极沟通。

    先是2月中旬OpenAI公布Sora期间,一些影视行业从业者获得了该模型的内测权限;2月底,OpenAI首席运营官Brad Lightcap带队与好莱坞人士初步交流,展示Sora的能力;几天后的奥斯卡电影节期间,OpenAI的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在一个周末出席了洛杉矶的多场派对。

    一个月后,早期参与Sora测试的影视从业者开始露出测试结果,其中不乏导演和演员,测试效果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拓展Sora的采用,OpenAI选择了与推出ChatGPT时不同的策略——先推B端。出于商业回报,这无可厚非。但想让Sora成为影视制作行业的重要一环,OpenAI要打通的关节可不只影视公司老板那一关。要知道,去年的好莱坞曾打出了“抵制AI”最亮的一枪。

    影视从业者给出好评

    截至目前,Sora仍未对公众开放,OpenAI则将之带向了全球知名的影视工业基地“好莱坞”。当初早早拿到Sora测试权限的电影、音乐、广告等行业的从业者,最近释出了用Sora制作的测试视频。

    其中,Sora参与制作的首部励志小短片《气球人》热度颇高,无论是画面的细腻程度还是运镜手法都,十分流畅。画面中,人的汗毛、血管清晰可见,连脚踩到草坪上的细节都处理得十分逼真。不仅如此,Sora还生成了字幕和配音。

    这段短片的创作者来自一个三人团队,导演Walter Woodman和Patrick Cederberg的动画短片《诺亚》曾在2013年、2014年间获得多个知名国际电影节的提名和奖项,演员Sidney Leeder出演过网飞剧集《我是僵尸》,同时她也是一名制作人。

    这个专业团队对Sora的能力评价不低。“现在,我们有能力扩展我们曾经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故事了,”导演Walter解释,“真正让我们兴奋的是它创造了完全超现实的能力,这是抽象表现主义的新时代。”

    用Sora打造超现实事物,创作者Don和Walter们想到了一起,他用Sora制作出了不同寻常的动物角色:鹿头鸟身的生物,长着章鱼腿的鲨鱼,可以飞的猪。

    Don是一名增强现实内容的创作者,制作超现实的异种生物一直是他构思创作的主题,“现在可以更轻松地原型化,然后再将这些3D角色完整地构建并置于空间计算机中。”他认为,Sora具备突破常规物理规律或传统思维方式而创作的优势。

    创意内容制作公司Native Foreign则拿Sora制作了一组“由于预算和资源限制而被保存在保险库中或无限期暂停的原始概念”视频片段。

    Native Foreign的创意总监Nik Kleverov说,“我已经看到它(Sora)将如何改变我处理代理工作和个人项目的方式。”

    要知道,Sora自发布后,人们想要评价它的能力,只能看官方发布的视频,或者在推特上艾特OpenAI的CEO奥特曼,让他帮忙测试后公布结果。但这种“二传”的测试法仍然无法让人对Sora的真实能力感到信服。如今,第三方专业人士给出了使用感受。

    看完这些有专业人士参与、Sora制作的视频,网友再次被“完全震惊”,有人造梗:“SORAWOOD来了!”

    网友造梗“SORAWOOD”

    OpenAI先将Sora推向影视制作行业,这与它直接将ChatGPT开放给大众的策略十分不同。绕过C端先推B端的做法,或许与Sora的商业化有关。

    相较AI生成文本,视频生成的成本更高,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计算成本。

    清华大学软件工程硕士成诚在知乎上有过推算,他初步估计,Sora生成1分钟视频的成本是GPT-4生成1000Token的1500倍,“以GPT-4$0.06/1k Token的定价,猜测Sora定价1分钟的视频需要90美元。”而Sora生成1分钟视频的时间也会非常久,“以8x A800计算,需要3小时以上(可以用多台A800机器加速);以8x H800计算,需要半小时。”

    高成本的视频生成技术很可能难以被普通大众消费,Sora向有商业需求的B端推广显然更容易实现商业回报。OpenAI首席运营官Brad Lightcap带着团队向好莱坞展示Sora,也算是有的放矢。

    但Sora能否顺利进入好莱坞,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好莱坞有多需要Sora ?

    众所周知,好莱坞的成功是电影工业化的成功,成熟的制作模式和技术环节以及分工协作的专业团队共同造就了这个全球知名的影视工场,成品还得经过市场化的票房检验。

    如今,AI想要进入好莱坞,每个环节到底将之用到什么程度、能得到何种结果,仍然是个未知数。结果还未到来,人与AI的矛盾早就爆发过一波了。

    去年,ChatGPT等文本生成式AI风靡全球时,好莱坞编剧们罢工了。举着“反AI”的大旗,编剧们大吐了一波这些年“钱少活多”的苦水,不懂人情世故的AI要来抢创作的“饭碗”,编剧们先把“锅”砸了。

    2023年5月,代表美国1.1万编剧的编剧工会(WGA)与好莱坞影视公司老板们谈判破裂,正式掀桌子不干了。

    编剧罢工事件后来演变为更大范围的好莱坞演员罢工事件,以支持编剧们。2023年7月,全美16万名演员工会成员收到一份邮件:工会即将发起一场大罢工。7月14日,罢工令正式生效,所有演员工会成员必须暂停表演、演唱、接受采访等一系列相关工作。

    结果,在《奥本海默》的伦敦首映礼上,影片主演马特·达蒙与小罗伯特·唐尼当即执行邮件要求,直接离场。后来,《芭比》宣发期内,主演们也出现了部分缺席的情况。当时,《死侍3》、《毒液3》以及现在正在热播的网飞版《三体》的拍摄也一度受到了影响。

    就这样,影视工业化高度发达的好莱坞,第一次迎来了从业者对AI的抵制。

    反对AI的还不只编剧,观众也有点接受不了当前的AI制作能力。漫威电影《秘密入侵》用AI制作了开场画面,尖锐的网友评价道:“这我见过的最愚蠢的事情之一。”原因是成品看似惊艳,但画面经不起细究,失去了漫威早期手绘创作的灵气。

    有影迷批评“都是科技”的漫改“不够真诚”,并将最近上映的宫崎骏作品改编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视作正面教材——这部由吉普力工作室演耗时七年纯手绘打造的动画作品,刚刚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AI的一体两面放在“打工人”那可能是威胁,但对影视公司的老板们则是利好。影视业市场不景气的当下,AI的降本增效能力倒是老板们乐见的。

    媒体消息称,由于AI生成视频工具的出现,电影制作人Tyler Perry砍掉了计划4年、投资8亿美元的影视工作室扩建计划。这个场地面积高达330英亩、内含12个摄影棚的工程可能要因为AI的制作能力而搁置了。

    可以预见,作为AI工具,Sora进入好莱坞也会面临不同从业者有关抵制与接纳AI的博弈过程中,至于它能介入影视工业流程多深,还得看它在制作能力上到底能较传统方式优越多少。

    从目前放送的制作效果看,Sora在超现实画面的表现上比较突出,对于创作灵感及其实现上有大助益,现在模拟现实层面,Sora对物理世界的理解仍有不到位的情况,连OpenAI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不足。另一个问题是,Sora生成长视频的能力与效果还有待实测,毕竟,那需要更强大的算力,成本不低。

    进军莱坞,Sora还有很长的路要走。